新闻中心 分类>>

新春走基层 开云赶吉林大集 过如意新年

2025-01-21 19:36:2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1月14日,农历腊月十五,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,清早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零下15度,而2025年吉林省“百集迎新春年货大集”暨伊通县营城子镇示范大集开集仪式现场,却已是人声鼎沸,格外火热。

  琳琅满目的年货、热气腾腾的小吃、香味四溢的特色美食、熙熙攘攘的人群……在不少东北人的心中,对于年味的感知,往往都从备年货开始。赶年货大集,不仅仅是备年货的途径,更是一种迎接新年的仪式。

  天刚蒙蒙亮,家住长春市宽城区一匡街的赵百强起了个大早。穿戴好厚羽绒服、帽子、围巾、手套,他顺手拿起一个帆布购物袋,准备出门,想了想,换了个更大的:“今天大集开市第一天,必须‘满载而归’。”

  驾车出发,大约1个小时,赵百强便到达伊通县营城子镇,“大集刚开市,先逛一圈看看。”

  “早上刚捞的寿山水库活鱼,活蹦乱跳呢!”“新鲜的黄牛肉快来看看啊!”“刚出锅的黏豆包,热乎着呢!”……和着摊主叫卖的吆喝声,赵百强越逛越起劲儿。“就是这个味儿!”赵百强说,自己从小跟着父母赶大集,“如今,爸妈岁数大了,走不动了,过年购置年货的担子自然落在了我身上。开云入口

  从鸡鸭鱼肉,到粮油百货,再到灯笼春联,一圈逛下来,赵百强早已选好了心仪的年货:“这里的黄牛肉是特色,我要买上几斤;虾片儿、爆米花是女儿的最爱。”说着话,赵百强在一家牛肉面摊位坐了下来,用餐区满满当当的人,现做的面条香味四溢,“一圈逛下来,年货买好了,肚子也吃饱了。”

  虽然搬进城里好多年了,但赵百强还是热衷于农村大集。“集上有不少本地土特产,有小时候的味道。”赵百强说,“过年前不来溜达一圈,总觉得年货没备全。”

  “听说今天有大集,我们7点就出门了,凑凑热闹,看看人气儿!”家住伊通县城的王阿姨和老伴儿笑得合不拢嘴。“平时啥都不缺,但这眼看就要过年了,还是样样都得买点。”

  逛了一圈下来,老夫妻俩在一个糕点摊位前停了下来。摊主李凤华麻利地拿出两个袋子装满炉果,随后往秤上一放,“抹个零,给30元就行。”

  “以前我们都是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,风里来雨里去,后来才有了这个店,到现在十多年了,回头客特别多。”李凤华说,“赶着大集人气旺,今天在店门口出摊。”

  今年,营城子镇年货大集入选了2025年吉林省“百集迎新春年货大集”示范大集,摊位更多了、货品更丰富了、表演更热闹了,市民、游客都来打卡了。开云入口

  “城里人都说咱们这旮沓时髦,不少南方游客来旅游时看到我们这个大集都特别兴奋。还有不少回头客加我微信,让我把货给他们寄过去。”李凤华说。

  不仅如此,年货大集上,还有摊主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卖货,在主播的声声吆喝下,直播间的销量噌噌上涨,大集上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  就在大集开集的前一晚,雪花悄然降落。“真是一场及时雪呀!这年味儿噌一下就上来了,外地的小伙伴来了得老高兴了。”伊通满族自治县商务局副局长刘宇恒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
  从大集筹备以来,刘宇恒三天两头就从伊通县城往大集跑,忙得不亦乐乎。“为了办好大集,我们不仅策划了邀请商会、企业到营城子镇考察的商务活动,还为来访市民、游客准备了当地名优产品、特色美食千余种,以及包含满族花棒舞、满族歌曲、二人转、东北秧歌在内的各类文艺演出10余场,还有剪纸等民俗工艺,就是要让老百姓满意而归。”

  “看来没白忙活,反响挺好!”当天开市,老百姓大包小裹拎在手里,喜笑颜开写在脸上。

  “活动将持续到1月27日(农历腊月廿八)。通过打造这种传统年货集市,让‘浓浓烟火气’和‘特色文化活动’走进乡镇,让市民和游客感受浓浓乡情,领略一场属于东北的新春盛宴。”刘宇恒说。

  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

搜索